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了解口头传唤规定的必要性和影响

了解口头传唤规定的必要性和影响

时间:2024-02-06 浏览:6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7580
导读:口头传唤符合法定条件,是具有效力的。口头传唤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违法嫌疑人以口传方式让其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口头传唤程序比较简单,但法律还是作了明确的规定,手心小编就为大家在下文浅要的分析一下口头传唤的规定。

口头传唤的法律规定及程序

一、口头传唤的规定

口头传唤是指以口头方式通知违反治安管理的嫌疑人前往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尽管口头传唤程序相对简单,但法律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传唤程序

(一) 在消防执法过程中需要传唤嫌疑人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填写《传唤证》呈批报表,并经领导批准后出具《传唤证》。(二) 执法人员依法将《传唤证》送达被传唤人,被传唤人应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日期。(三) 如果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传唤或逃避传唤,经领导批准,可以依法实施强制传唤。(四) 被传唤人到案后,应及时进行讯问查证,制作讯问笔录,每次讯问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五) 对当场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执法人员可以口头传唤相关人员。在宣布口头传唤时,执法人员应说明传唤的理由,并在讯问时将口头传唤的情况记录在笔录中。

三、传唤的注意事项

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时,必须经公安派出所或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票)进行传唤。对于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可以凭工作证件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记录违法嫌疑人到案、离开的时间和经过。公安机关应当告知被传唤人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传唤或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及其他可以强制传唤的违法行为人,可以采取强制传唤措施。在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将传唤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的家属。在公安机关传唤违法嫌疑人时,如果其家属在场,应当当场口头告知传唤的原因和处所,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如果被传唤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无法通知家属的情况,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在询问笔录中注明。使用传唤证进行传唤时,被传唤人应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询问查证结束时间并签名。如果被传唤人拒绝填写或签名,办案人民警察应在传唤证上注明。对于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及时进行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如果案情复杂,违法行为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法嫌疑人。

接受口头传唤的法律责任与注意事项

接到口头传唤通知的当事人必须及时前往接受调查,无正当理由不能无故拒绝。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传唤后,在接受调查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受到侵害。如果遇到其他问题或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委托在线专业律师,这将非常有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和追诉标准分析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

  •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传唤的法条解析
  •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有什么
  • 犯罪嫌疑人众多的是否可以异地传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