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是指行为人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从事医疗活动,这种行为往往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为了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一直在加强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了明确非法行医罪的具体适用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如果实施非法行医犯罪的同时还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将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以上就是我国对非法行医罪的司法解释内容,该司法解释明确了哪些情况是属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哪些情况是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这为法官在审理非法行医罪案件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