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法律法规 > 新车两年年检需要什么材料?

新车两年年检需要什么材料?

时间:2023-06-28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7732
导读:两年的新车年检需要带上机动车的检验申请这个是由现场直接填写的,当事人肯定是需要把该机动车的行驶证带上,是作为机动车合法行驶的凭证,还有当事人购买交强保险的相关凭证也需要带上以及当事人自己的身份证。

一、新车两年年检需要什么材料?

1、机动车检验标志申请表(现场提供,直接填写);

2、机动车行驶证;

3、交强险保险凭证:

4、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一般和交强险一起买,在交强险保单里能找到这项,找不到的问一下保险公司,有些地区会分开交);

5、车主身份证(如他人代办的,代办人需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如果是单位的车,还要准备代理人的资料,包括行驶证原件、交强险副本、国家组织机构代码证(盖鲜章)、委托书(盖鲜章)和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机动车的年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审车时间为每年行驶本证注册日期到期前三个月,车辆年检时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

1.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2.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3.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车检的外观流程检测是怎样的程序?

2.在外观检验时,工作人员会拿出两张表格,分别是机动车检验记录单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有的检测场是需要车主自己去业务大厅领取这两份表格的)。工作人员会检查并记录车辆车架号、发动机号等数据,同时还会查看三角警示牌和灭火器等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当工作人员检查外观合格后,会在表格的外观这一项签字;

3.外观检测需要注意的是,三角警示牌和灭火器这样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还有车身的颜色、外观是否与行驶证上的照片一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自己的车上贴一些个性车标,这在验车时是不会通过的,车主需要先把车标清理干净,才会通过外观检验。不过也有特例,“实习”标等经过公安机关备案审批的合法车贴是被允许的。如果车主是新买的车也不要马上贴上自己喜欢的帖纸,需要在上牌完成之后再贴。

4.还有就是,按照规定前排车窗三角窗夹角处不能贴膜,这里需要留出良好的透光性为驾驶员观察两侧后视镜提供便利,所以此处一旦贴膜,将不能通过验车。

车辆一旦到了需要年检的时间段,车主就必须要带上有关的材料去进行车检,在车检的过程中,当事人要注意不要超过了具体的检测时间。同时需要带上有关的身份证材料,包括当事人自己的身份证,还包括车辆的行驶证,同时还有交强保险的凭证,这些材料如果没有带齐全,到时候有可能年检就不会通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以及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间和方式。行政机关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决定是否准予延续,若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则视为自动延续。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四十五日,必要时可延长十五日。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应

  • 商用密码产品证书过期的处理方法

    商用密码产品证书过期的处理方法以及网购中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的方式。对于商用密码产品证书过期,销售单位需及时申请认证续期,否则不得再销售产品。对于网购中的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问题,平台泄露、卖方泄露、物流泄露和技术窃密是主要侵害方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 派出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及其类型。派出机关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我国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除行政法律规范授权的情形外,派出机构的内部机构或派出机构都不具有行政主体的

  • 我国商用密码标准的法律依据和制定机构

    中国商用密码标准的法律依据和制定机构,以及网络安全法对中国的意义。商用密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鼓励制定高于标准的团体和企业标准。网络安全法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范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立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
  • 审车时违章未处理是否可行?
  • 新车两年年检需要什么材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