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私了第二天报警会判断一下是属于酒驾还是醉驾,如果说确实没有达到醉驾的程度的话,一般是属于行政拘留和行政罚款。醉酒驾驶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一方面将面临行政处罚(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考取),另一方面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刑事惩罚。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对应的量刑标准是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是醉驾致人死亡,那么是非常严重的事故损害后果,此时肇事司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还存在赔偿问题。例如致人死亡的,肇事者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家属可以主张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这是对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活动地域的限制。如果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必须经过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批准。负责执行的机关在批准被取保候审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前,应当得到决定取保候审机关的同意。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做到随传随到。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利用自身仍有的一定自由实施干扰证人作证的行为,诸如对有关证人进行威胁、殴打、报复或者引诱证人作伪证。
(4)不得伪造、毁灭证据或者串供。即被取保候审人不得利用未被羁押的便利条件与其他同案人订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隐藏、销毁、伪造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综上所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若是当事人已经缴纳了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喝完酒之后驾驶机动车辆,如果存在着喝完酒驾驶这样的一种情况的话,那么是可以关于赔偿方面的问题来进行协商的。当然了,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如果血液当中的酒精含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将会按照危险驾驶罪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醉驾重犯的刑罚确定方式。对于未造成交通事故的酒驾者,将被处以拘役和罚款,并吊销驾驶证。醉驾行为包括追逐竞驶、醉酒驾驶等,机动车所有人和管理人也要承担直接责任。对于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并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醉驾拘役期间被拘留者是否享有通信自由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拘役者会失去通信自由的权利,不允许打电话等通信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定义、期限、执行方式和特点,包括每月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等规定。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
酒驾对公务员政审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饮酒驾车不会对公务员政审产生直接影响,但酗酒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构成危险驾驶罪名,受到相关处罚,并可能影响未来职业道路。酒驾立案后一般1-7天内能终结,区分酒驾和醉酒驾车主要通过检测血液酒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