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交通事故评残 > 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伤鉴定费谁出

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伤鉴定费谁出

时间:2023-10-2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9097
导读: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由鉴定人先垫付,责任方最后承担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不过,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如果与医药费相加总额没有超过保险公司赔偿限额则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的责任承担

根据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的责任承担规定,鉴定人先垫付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而责任方最终承担这些费用。如果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与医药费的总额没有超过保险公司的赔偿限额,那么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些费用。

保险公司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伤害者可以要求肇事者赔偿,如果肇事者有保险,可以向保险公司寻求赔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先由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交强险承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超过限额的部分则由对方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进行赔偿。保险公司和对方需要赔偿的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护理费、住院伙食费和交通费。对于造成伤残的情况,根据伤残鉴定结果确定赔偿的伤残赔偿金,同时还需要支付被扶养人的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二、交通事故是否需要进行评估鉴定

交通事故鉴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为了解决交通事故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而指派或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修、分析和判定的一种调查活动。

常见的交通事故鉴定类型

交通事故常见的鉴定类型包括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车辆类鉴定、道路鉴定、事故成因鉴定和财产损失评估等。

伤残评定的重要性

当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治疗结束后,如果当事人认为因交通事故导致残疾需要索赔,可以委托法医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双方当事人也可以选择由交管部门进行调解,并在伤者治疗结束后进行伤残评定。

鉴定申请和决定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和代办代理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和重新鉴定的申请。但是申请鉴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理由公正合理、鉴定项目有助于查清事实真相、鉴定项目可行可实现。

委托鉴定

委托鉴定应根据被鉴定问题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的鉴定机构。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一般由公安机关的鉴定职员或鉴定机构进行,如果公安机关无法完成,也可以委托公安机关指定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对于精神病医学鉴定、伤残评定以及有争议的财产损失评估,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检修、鉴定、评估机构进行。

鉴定时限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指派或委托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检修、鉴定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完成。鉴定机构应在20日内完成鉴定,如果因技术原因无法按时完成,可以延长10日,但需要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批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仍无法完成,必须报请省级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批准。

伤残鉴定的时机和方式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一般要在治疗终结或出院半年后进行,如果在此期限之前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将不予受理。当事人可以选择在起诉后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在诉前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鉴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

  • 伤残等级及赔偿标准

    不同伤残等级的划分标准和相应的赔偿标准。从一级到十级,伤残等级逐渐降低,赔偿标准也随之降低。赔偿标准主要是根据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的一定比例来计算,比例随着伤残等级的降低而逐渐减少。

  •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包括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头面部损伤、脊柱胸段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肢体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不同部位和程度的伤残等级鉴定。每个等级的伤残都有详细的鉴定标准和描述,如智力缺损、肢体瘫痪、呼吸困难、眼球缺失等。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能报销吗

    当事人进行的是有根据、有必要的鉴定,由此支付的相关费用理应由加害人承担。所以,交通事故中的鉴定费由被告承担,胜诉方自愿负担的除外。当拿到司法鉴定结果以后,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会结合引发交通事故的具体原因,看伤残鉴定费应当由谁来支付。

  • 做伤残鉴定一般要多少钱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谁承担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