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根据以下情况应当由公安机关侦查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应当侦查肇事者的行为,而检察机关应当对其提起公诉。
即使公安机关放走了肇事者,也不代表不追究其责任,可能是因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原因。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了解具体情况。
如果公安机关已经明确表示不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如果需要继续治疗,被害人可以先行支付医疗费用,然后向肇事者索赔。如果肇事者是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将其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共同列为被告。
因此,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有些案件中,肇事者对公共财产和他人财产造成的损失数额不大,但其自身遭受的财产损失却较为严重。对此,有人认为如果只认定公共财产和他人财产的损失数额不大,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如果将肇事者自身财产损失计入损失数额,则可能符合定罪条件。
然而,我们应当以从严惩处这类犯罪为原则,将肇事者的个人财产损失一并计入损失数额。但是,交通肇事罪的危害在于对公共财产、他人人身及其财产造成的损失,肇事者自身的财产损失应视为其对违章行为的经济责任,而不应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因此,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符合立法本意的。
在交通肇事罪案件中,是否可以不以交管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意见为依据呢?诚然,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集中在事故的认定和责任的分析上,这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然而,如果不以此为前提,将无法确定交通肇事行为人与肇事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确定其应承担的是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
高速公路上逆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逆行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导致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肇事司机是否需要坐牢取决于案情和法律规定。符合特定立案标准的交通肇事行为
交通肇事罪谅解书需要受害人本人签字;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需要由其近亲属或合法继承人签署;如果受害人本人不方便签字的,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获得权限的授权委托人签字。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