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仍然属于逃逸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驾驶涉事机动车或者遗弃涉事机动车逃离现场,以逃避法律责任。这与肇事者是否自首无关。如果肇事者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那么可以视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法律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尤其是犯罪较轻的情况。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并由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而对于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肇事者,交通管理部门也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当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如果保险赔偿不足,根据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其赔偿责任不超过百分之十。如果交通事故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以下情形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后,一方反悔并报案。
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
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但已与伤者或其家属商定返回时间,并留下本人真实信息。
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
有证据证明当事人驾车离开现场时并不知道或无法察觉事故发生。
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
总之,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仍然构成逃逸行为。对于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肇事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受害者的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用。如果只是车辆受损,保险公司将按照受害者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