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法律处罚措施
时间:2024-01-1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机动车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首先会受到被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再者肇事致人死亡可能涉嫌犯交通肇事罪,法院可能会判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的刑事处罚。若是逃逸才导致公民死亡的,处罚会加重。
机动车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法律处罚
根据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机动车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将受到以下处罚:
吊销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犯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肇事致人死亡的情况下,可能涉嫌犯交通肇事罪,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受到以下处罚:
-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
以下情形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 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肇事逃逸与保险公司的赔偿
逃逸行为属于逃避责任,保险公司不会对此进行赔偿。
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驾驶人在以下情形下,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 未依法取得驾驶证、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 驾驶人在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或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
- 学习驾驶时无教练员随车指导。
- 实习期内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或驾驶机动车牵引挂车。
- 饮酒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
- 未经被保险人同意或允许而驾车。
- 利用保险车辆从事犯罪活动。
- 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者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 依照法律法规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不允许驾驶保险车辆的其他情况下驾车。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违反交通规则,否则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等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导致他人死亡,驾驶员都不得逃逸,因为逃逸行为可能会加重原本可能受到的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逃逸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或导致他人死亡,刑期将更长。结论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
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
-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