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处罚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处罚是什么?

时间:2024-02-01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0192
导读: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处罚是按照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来进行惩罚。一般情况之下,我们国家对于在交通肇事类型的案件在进行处理的时候,是需要根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还有就是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来做出不同的量刑的。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法律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处罚是根据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7年以上进行惩罚。

一、不同的罪过形式的定罪处罚

1. 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会导致被害人死亡或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的主观、客观条件,应根据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2. 极其严重的伤势导致生命垂危的情况:如果行为人逃逸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而被害人最终确实死亡,一般认为应只定交通肇事罪,而不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款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是根据刑法第133条第2款规定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来定罪量刑。

3. 行为人明知逃逸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如果行为人明知逃逸后被害人受伤严重有死亡的可能,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应视情况分别定故意杀人罪或以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二罪并罚。

4. 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死的情况:如果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被害人死亡,应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

二、处理二次肇事案件的原则

处理二次肇事案件时,应根据行为人对第二次肇事结果的故意和过失的不同心理进行分别考虑。

1. 同种数罪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逃逸,再次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他人死亡,由于行为人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是过失犯罪,先后两次肇事侵犯的客体相同,应按照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在该罪法定刑范围内从重处罚。

2. 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跑不顾他人安全撞轧他人致死,如果先前的肇事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应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并罚;如果先前的肇事行为只是一般的交通肇事,则只对行为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 二次肇事中放任另一种肇事结果的发生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放任另一种肇事结果的发生,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按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并罚。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实施了用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总之,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逃逸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员逃逸将面临罚款、吊销驾照等处罚。对于刑事处罚,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可导致有期徒刑。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条件和情节加重犯的判定标

  •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