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肇事者逃逸工伤认定是需要由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在上下班途中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而且这样的一种交通事故,并不是因为本人原因所导致的,那么是基本上可以认定工伤,并且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付。
一、肇事者逃逸工伤认定的程序和待遇
1. 申请工伤认定
肇事者逃逸工伤认定需要由用人单位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对于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工伤保险待遇执行方式
-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已经支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和误工工资,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将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其中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将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待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偿还该费用。-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已经领取了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将不再支付。但如果交通事故赔偿的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将补足差额部分。- 对于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致残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如果受伤职工由于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企业或工伤保险机构应当协助职工向肇事者索赔,在获得赔偿之前可以垫付相关医疗费和津贴等费用。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方式
1. 处理事故费用
- 死者的亲属可以向责任人主张交通费、误工费和住宿费等处理交通事故所需费用。但这种主张应根据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分担,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交通费根据当事人实际需要的费用进行计算,并提供相关凭据。住宿费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进行计算,并提供相关凭据。误工费的计算,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如果无法提供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2. 死亡赔偿金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进行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照五年计算。
3. 被扶养人生活费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进行计算。对于未成年被扶养人,计算至十八周岁;对于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被扶养人,计算二十年。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照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根据法律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如果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赔偿义务人只需赔偿受害人应当负担的部分。如果被扶养人有多个,年度赔偿总额累计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在当代社会中,当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能够认定为工伤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无论如何,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并进行下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