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并涉及债务人变更,债权人首先享有知情权。合并各方当事人有义务向债权人告知合并的事实及其享有的异议权。不同国家的立法对此都有规定。例如,日本商法规定公司应在合并决议作出后的两周内在政府公报上向债权人公告,并告知其对合并有异议的权利。债权人提出异议的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
债权人在得知公司合并消息后,有权在法定期限内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公司债权人的异议权主要包括要求清偿或提供担保的权利。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债权人是否可任意选择这两种方式。对于到期债权,公司不得以担保代替清偿;对于未到期债权,债权人必须证明公司合并会损害其清偿利益,如果理由成立,公司应依照债权人要求提供担保或进行清偿。
如果公司未适当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强制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同时,债权人由此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相关人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关人员包括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过,那些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人可以免责。要求公司相关人员承担连带责任是保护公司债权人最有效的方式。
我国新《公司法》在公司合并效率要求方面做出了改进,但在债权人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公司法》仅要求公司在报纸上进行公告,但没有明确公告的方式。这导致实际操作中,很多公司在不知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规避了告知义务。因此,有学者建议设立一个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信息披露刊物,并明确规定所有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的公告都应在该刊物上发布。
新《公司法》没有明确告知的内容,导致实践中公司只告知合并事实,而没有告知债权人的异议权。这在理论上违反了告知义务,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会存在认定上的疑问。
新《公司法》对公司债权人的异议权规定相对简单。对于到期债权和未到期债权的处理,以及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行使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
新《公司法》对不履行保护公司债权人程序的公司设置了行政责任,但这对债权人来说无法弥补受到的经济损失。只有规定相关责任人的连带民事赔偿责任,才能更好地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股东在股份转让过程中无需处理公司的债权债务,并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限制条件,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限制以及国家股转让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到了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不得转让股份的规
公司设立的主要两种方式: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是由发起人自行认购公司全部或首期发行股份的方式,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而募集设立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或特定对象募集股份的方式设立。为了防止损害投资者利益,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在
公司章程的总则、经营宗旨和范围以及股份相关内容。公司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成立,注册资本明确,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宗旨是服务业主,报效社会,经营范围涉及物业管理、租赁、园林绿化、机电维护等。股份采取股权登记形式确认,发行的股份均为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