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险公司的现场勘察记录资料和现场照片;
2、车辆损失核价单和照片;
3、如果是物损事故,还需提供物损清单、核价单和照片;
4、当事人需携带身份证、驾驶证、事故车辆的行驶证、交强险和商业保险凭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前往办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将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此外,即使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选择逃逸的行为仍将面临行政处罚的罚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将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1) 启动查缉预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2) 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布协查通报、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提供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相关情况。
(3) 部门间紧密合作: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的,应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遣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对于被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人,将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公安部门将进行相关的缉拿活动,并在社会上发布缉拿通告。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违章行为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违章行为的影响原则和路权与安全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取决于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及其作用大小,以及是否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同等责任问题。当事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时,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文章还通
车祸责任确定的流程。当事人可以报警由交通部门进行责任认定,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判断。责任认定需考虑事实清晰度、证据充分性、法律适用正确性、责任划分公正性和程序合法性。具体责任划分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以及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主要介绍了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对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的处罚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口头警告、罚款、拖车等处理方式,并强调拖车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收费,应当及时告知停放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