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范围较广,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的驾驶人员,即司机。
负责操作管理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运行的人员,如机械师、车检员、巡道工、扳道工、保养人员等。
负责交通安全管理的人员,如交通警察、交通管理员。
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管理的人员,如调度员、引水员、机务员、信号员、船长等。
指非正式司机违章开车、行人或骑自行车人违章致他人驾驶的交通工具发生重大事故、渡口乘客强行抢渡引起渡船超载倾覆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单位主管负责人或车主强令本单位人员或所雇用人员违章驾车造成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
对于主观罪过小、罪过较小的肇事案件,可以考虑适用缓刑,因为他们主观心态是没有预见到会发生事故或已经谨慎注意而注意力度不够。结合其他条件,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除罪过小、罪过较小外,肇事的被告人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
(1) 肇事后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施救、保护现场、将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
(2) 肇事的驾驶员要能够实事求是地向事故处理部门陈述肇事的具体情况、原因,不推卸责任,不违心规避法律。
(3) 交通肇事的驾驶员及其家人要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损失。
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罪过,是否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以及违法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如事故发生纯属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造成,则不应以本罪论处。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地点为人民法院,并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在判决时会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进行评议,作出有罪、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刑期,依据相关法律解释,详细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罪行种类及其对应的刑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构成交通事故的要件,包括车辆参与、发生在道路上、运动中发生等,强调了事故必须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且存在直接物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