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通常约定由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然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保险公司一般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诉讼费用。根据中国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规定:“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诉讼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属于交强险责任免除的项目,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然而,从交强险的立法设计来看,其保护的利益核心是不特定的事故第三者受害人,其订约的目的是为了使事故受害人迅速、直接获得保险合同确定的保障。而此类诉讼的提起正是因为保险公司未能履行人身损害赔偿义务,因此,作为对违背立法原意的惩罚,保险公司理应承担诉讼费用。
同时,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诉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及其他必要、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该法条的适用效力显然优于《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判决由保险公司承担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费用。
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在诉前如果拒绝理赔或拒绝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等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管辖区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涉外交通事故处理的管辖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管辖该道路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所管辖道路内发生的交通事故。
如果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应向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请指定管辖。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各方。若交通事故发生地的管辖权不明确,应由最先发现或最先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先行救助受伤人员并进行现场前期处理。管辖权确定后,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交通事故,或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案情复杂、影响重大或涉及公安机关人员、车辆的交通事故,可以申请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接到申请后二十四小时内作出移送或由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继续处理的决定。案件管辖发生转移时,处理时限从移送案件之日起开始。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产生纠纷时,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除此之外,也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如果确实有必要提起民事诉讼,一般由原告预交诉讼费用,最后由败诉方承担。在涉及车险的情况下,由于情况各异,最终也有可能由保险公司承担。
同一交通事故受害方的共同诉讼和交通事故受害方的赔偿方式。共同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合并审理,形成共同诉讼,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可能产生效力,视具体情况而定。赔偿方式包括协商解决、调解程序和诉讼程序三种途径。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
交通事故赔偿未果后的法院起诉流程。首先介绍起诉与受理过程,包括递交起诉状和立案。接着详述审前准备,如发送起诉状副本给被告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材料。然后阐述开庭审理过程,包括通知当事人、核对身份、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等。另外,文章还解析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
交通肇事罪中检察院到法院审理的时长,以及交通肇事罪的定义、量刑标准。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为六个半月,而法院审判阶段简易程序为20天,普通程序为3个月。一般情况下,案件从移送到检察院到法院判决需要一个月。量刑标准根据事故后果和肇事者行为不同,可分为三年以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和处理的八大注意事项。事故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根据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伤亡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处理交通事故时,应注意报警、申请法院财产保全、重新检验鉴定、申请保险金保全等事项。在交警调解时,应慎重签定调解书,避免签订过低数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