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7条规定,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情况下,交通警察应当在当场进行调解,并在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后交付。
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对比较轻微或双方愿意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的情况下进行调解。调解申请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调解期限为10日。
1. 约定调解时间和地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与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调解时间和地点,并在调解时间前3日通知当事人。如果一方当事人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参加调解,可以在预定调解时间前一日通知承办调解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承办调解案件的交通警察将与其他当事人协商确定一个新的调解时间,但新的调解时间必须在调解规定的10天时间限定之内。
2. 通知调解参加人员:通知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口头通知应计入调解笔录。参加调解的人员包括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交通事故伤亡者的近亲属或监护人、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人员。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必须出具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调解参加人员需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调解,且一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
3. 调解期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调解期限为10日。对于致死的交通事故,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致伤的交通事故,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4. 公开公正的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一般采用公开方式进行,允许他人旁听。但如果当事人要求不公开进行,应予以尊重。为保证调解的公正性,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指派两名警察主持调解。调解过程应遵守以下程序:
通过调解方式处理交通事故需遵守以上程序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以便一次性解决相关赔偿纠纷。若您需要了解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举证责任等其他事项,请咨询手心网站的在线律师。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的流程。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之后,法院会进行审理前准备,并通知诉讼参与人开庭。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可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据等。法庭还会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如有可能,法庭会进行调解。整个一审程序应
电动三轮车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行政处罚、调解损害赔偿和法院起诉等环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案,交警到达现场处理并恢复交通秩序,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随后进行行政处罚。如当事人申请,公安交管部门进行调
同一交通事故受害方的共同诉讼和交通事故受害方的赔偿方式。共同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合并审理,形成共同诉讼,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可能产生效力,视具体情况而定。赔偿方式包括协商解决、调解程序和诉讼程序三种途径。根据不同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
夜间开车使用远光灯引发的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责任认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过错程度等。同时,夜间使用远光灯存在三大危害,包括瞬间致盲、影响判断以及造成视野受限,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不建议使用远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