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订立纠纷 > 房屋买卖网签备案有必要吗?

房屋买卖网签备案有必要吗?

时间:2023-06-29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1435
导读: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网签备案当然有必要,网签备案本身也是《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开发商在和买家签完商品房预售合同以后的30天之内,要到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现在签预售合同时,实行的是网签制度。

一、房屋买卖网签备案有必要吗

房屋买卖网签备案很有必要,也是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推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委托代理人办理的,应当有书面委托书。

二、商品房买卖网签作用有哪些

1、网签后业主资质经过核实会更加可信,盘源信息也更加可靠,以后找房子可能会更方便、快捷,交易的流程也更加清晰。

2、交易过程全部信息化后,可以缩短买卖双方交易递件的时间。整个网签过程市民也都可以通过网上实时查询,得知二手房交易的办理进程。

3、网签之后,交易将会更加透明,以前那种经纪公司利用客户与业主之间信息不对称,吃差价的现象将彻底杜绝,交易双方权益将会更有保证。

4、网签之后更加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二手房市场进行监控。政府将会掌握最真实的市场信息,这对上级主管职能部门监控市场,出台各项市场政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

5、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将会更加安全,以前如何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是买卖双方都关心的一件大事。出台的资金监管方案,将会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让双方都放心的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三、可以撤销房屋备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1、购房人对所购房屋因质量或结构问题、规划或设计变更导致房屋现状发生变化,要求解除合同的,由售房单位提供证明材料;

2、购房人因房屋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要求解除合同的,需提交房产测绘中心确认的预测绘和实测绘报告;

3、因售房单位的责任,超过约定期限1年内未办理登记,要求解除合同的,需提交退款凭证;

4、购房人办理按揭贷款手续未获批准或批准后无力偿还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需提交贷款机构出具的证明;

5、售房单位工作人员失误,将购房人具体房屋信息录入错误;购房人在所购项目中换购房屋,要求更正合同信息的;需提交新签订并备案的合同;

6、购房人因出国留学或定居要求解除合同的,需提交护照和留学、定居许可证明;

7、购房人(或者直系亲属)因患重大疾病急需资金,要求解除合同的,需提交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书;

8、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合同的,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综上所述,如果开发商和买家签完商品房买卖合同以后没有办理备案登记,这反而是不合理的,正常情况下备案登记后开发商会通知买家领取已经备案过的合同,在备案合同上可以查到备案号,买卖合同的网签备案是为了更好的监管房屋交易市场,保障买方和卖方的合法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用他人的名字购房会有什么问题

    借名购房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是合同的效力问题,借名购房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政府推出安居房等是为了改善特定人群的居住条件,如果借名购房合同有效,则会使不符合条件的人购买这些房产,违背了政府初衷。其次是房屋买卖的风险问题,包括名义买房人反悔和房产

  • 公司集资房过户所需材料

    公司集资房过户的相关事项。当事人在过户时,需准备的材料包括集资房所有权证明、房屋买卖合同及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申请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集资房与商品房的区别,包括开发方式、消费群体及申办手续等方面。

  • 交易中达到多少金额需要签订合同

    交易中签订合同的金额限制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交易金额多少需要签订合同,合同形式可采取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双方可通过协商确定是否需要签订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

    房屋买卖合同的注意事项。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买方需核实产权清晰、房屋状况及交易程序。同时,买卖双方应明确违约责任,以保障双方权益。在核实产权和房屋状况时,买方应注意查验产权证、身份证、建筑结构、装修、设施设备及小区环境等。在交易过程中,保留交易证据

  •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 申诉与其法律意义
  • 没签合同就辞职有赔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