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的比例不能超过购房款的20%。以购房价格为100万元的商品房为例,购房定金不得超过20万元。
如果买卖双方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不被法院支持,也就是说超过20%的部分不属于定金,不适用法律关于定金罚则的规定。
定金数额原则上由当事人约定,但法律对其最高限额作了限定,即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时,超过部分将不被法院支持。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限制给付数额过大的定金,将定金的惩罚限定在一定的限度内。
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预先交付的一定款项。债务人履行债务后,给付定金的一方有权收回定金或抵作价款;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应将双倍定金返还给付定金的一方。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购房者在交定金之前应从多个方面、多个渠道了解开发商的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开发商的资料,或直接到工地查看实际情况,例如是否有工人施工、房屋工期是否正常、是否在合理的进度控制之内、政府是否有明示公告等。如发现可疑或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应选择暂停购房,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在交定金之前,务必确认房产的性质。如果购买的是期房,应要求开发商出示预售许可证;如果购买的是现房,应要求开发商出示房产证。
交定金时,必须与开发商签订定金协议或购房协议书,口头承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协议,定金将失去法律效力。
订金与定金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性质:
(1) 定金: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在商品房交易中,购房者履行合同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如果购房者未履行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开发商未履行合同,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2) 订金:
订金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可以被视为一种预付款,但并不具备担保性质。当一方收取订金但无法履行约定时,交付订金的一方只有权要求返还订金,而无权要求双倍返还。
一般情况下,购房定金的交付比例不得超过购房合同中明确标明的房款的20%。在交付定金时,必须签订协议,并且在签订定金协议时需要注意协议中明确标明的是“订金”还是“定金”。此外,还应当将退定金的相关条款写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中。
关于购房定金比例的合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购房定金比例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视为定金,不享有定金的法律效应。如果由于开发商原因未能签订合同,开发商应按规定返还定金并退还超出部分金额。
限购令下能否退还定金的法律问题。指出开发商拒绝退还定金没有法律和合同依据,因为限购令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出卖人应返还定金给买受人。即使购房人已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在特定情况下仍享有合同解除权,并要求返还购房款本金及利息。
购房定金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文章讨论了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定金的返还原则,认购书中金、抵押金等约定的分析,认购书中定金的双重功能以及不同违约情况下定金的处理方式。文章强调了定金作为担保的性质,并指出双方应在认购协议书中明确约定各种可能发生的情
购房合同中的“定金”或“定金罚则”。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定金分为违约定金、立约定金、成约定金和解约定金等类型。其中,立约定金是最常见且对购房者最不利的一种。购房者在支付定金时需谨慎,特别是要警惕立约定金的风险,避免因为开发商的误导性宣传而陷入不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