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存在的困境
时间:2024-11-27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保险营销制度和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理念有错吗?
新型产品的投资风险
新型产品,如投资连结产品,存在客观的投资风险。这类产品主要面向收入较高、同时对投资感兴趣的客户。因此,保险公司或其推销人员在选择推销对象和客户购买此类产品时,需要重视相关风险的提示。然而,在销售新型人身产品时,一些业务员对产品了解不全面,解释不详尽,对投资风险的说明也不透明。同时,个别业务员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模糊投资风险,夸大投资回报。这导致一些客户在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或营销员承诺的收益后感到被欺骗。
代理人误导和设计缺陷
代理人误导客户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代理人素质低、缺乏职业道德。代理人误导只是表象,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现行代理人制度设计的重大缺陷。当前我国保险法对个人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定位较低,导致保险营销员成为行业的边缘人。这些保险营销员缺乏社会保障,底薪微薄,完全依靠拉保单拿提成。大部分公司对保险营销员的业务量考核严苛,导致高脱落率。自1995年首批保险营销员诞生以来,现存不到10%。对于大多数营销员来说,养老问题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使得他们难以持续从事营销工作,迫使一些营销员采取违规经营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问题
某些保险公司仍然采取以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而总分公司经营目标的差异性更加强化了保费收入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分公司不掌握投资权,其可支配费用直接与保费收入挂钩。因此,分公司往往将保费收入作为首要经营目标,导致恶性循环,力图扩大保费规模以获得经营费用最大化。因此,在代理人误导问题上,不应忽视保险公司不理性经营模式的消极作用。
产品应当向谁推销?
适合高端客户
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如投资连结产品,相对投资额较大,期限较长,风险自担,收益较高。从设计之初,这些产品就针对具有稳定高收入且承受长期投资风险能力较强的人群,即“高端客户”。同时,预期证券市场将持续上涨。然而,在实际销售中,一些保险公司却将这些产品卖给风险承受能力差、以保本增值为主的低收入工薪家庭,甚至出现一些离退休人员将退休金全部用于购买投连险的情况。客户选择的失误导致销售投连险的保险公司自食其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单分类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
失地保险一次性缴费标准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
保险公司的押金退还程序
保险公司的押金退还程序,包括押金的性质和规定、退还押金的条件和法律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应提前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押金,以避免纠纷。同时,押金被视为租赁预付款,如果没有造成房屋及室内设施的财产损失,则应在合同期满或解除合同时予以退还。如发生不退还租房押
-
反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存在的困境
从现行代理人的制度设计来看,我国保险法对个人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定位不高”,致使国内保险营销员的养老问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保险营销员成为行业的边缘人,是导致各种问题的重要根源。大部分公司对保险营销员的业务量考核苛刻,导致居高不下的脱落率。从1995年第一批
-
《人身保险新产品》六大亮点修改 消费者维权有章可循
-
购买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大有学问
-
三类新型人身保险产品须提示风险 监管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