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解决。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民事调解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和个人,由第三方依据双方的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由此化解纠纷。但此种方式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一方拒不执行约定的事项,则纠纷依然得不到解决。
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是借助主管政府的势力进行调解处理,但这种处理如一方不遵守执行,则要借助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的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具有独立性。
(二)、通过仲裁的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依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仲裁庭管辖物业管理纠纷的依据是当事人认定的协议。仲裁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有争议就提交仲裁,这叫仲裁条款;另一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出现纠纷后临时达成提交仲裁庭的书面协议。
(一)仲裁协议要写明以下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待定的仲裁委员会。
注意:达成仲裁协议的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即使起诉,法院也不受理。
(二)仲裁处理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当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委员会于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后在规定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5、开庭:庭审调查质证、辩论、提议调解;
6、制作调解书或调解不成时制作裁决书;
7、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不同,众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三)、通过诉讼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骤:
1、当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诉状,起诉到法院;
2、法院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4、开庭:调查、辩论、调解;
5、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
1、调查取证
首先要由一个或几个人做好拍照、录像工作,在拍照和录像过程中,一定要将物业公司的名称或人员等相关的内容拍进或录入。有时为了证明物业公司的连续违约,拍照和录像要连续进行几天的时间。
2、向律师了解有关法律关系
可以向律师事务所去咨询相关法律关系,得到一个准确的认识。
3、要留出一定的时间。
取证、诉讼需要大量时间,而且很繁琐,要做好心理及时间准备。
4、写好民事诉状,拟定好诉讼请求,列好相关证据。
在当代的社会,如果物业公司和小区的业主发生一些矛盾,小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的,但是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说对方不予配合不缴纳相关的物业费用,那么也是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来解决,但是需要书写好民事起诉状,同时也需要提交相对性的书面证据材料。
仲裁条款的详细规定,包括仲裁地点、机构、程序、裁决效力和费用负担等。其中,仲裁地点适应所在国法律,仲裁机构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形式,仲裁程序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在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仲裁条款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
非法经营行为是否可解除承包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在非法经营等情形下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解除。具体情形包括欺诈胁迫订立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利益等。非法经营罪的行为表现和处罚方式也有详述。同时,民事法
村委会未经村民同意承包矿产资源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取得必须依法申请并获得批准。未经村民同意,村委会的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若合同被确认无效,应返还财产或进行补偿,过错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承包范围及方式、合同工期、质量标准与验收以及工程款支付方式等。其中详细说明了工程概况中的工程名称、地点等内容,以及合同工期中可能出现的实际竣工日期纠纷处理方式,质量标准的达标要求和验收流程,以及工程款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