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民间借贷民否构成非法集资,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民间借贷有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的,就会构成非法集资。
1、民间借贷民否构成非法集资,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民间借贷有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的,就会构成非法集资: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就会构成集资诈骗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
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1、合法的民间借贷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自愿的借贷。
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可撤销合同,经行使撤销权后应当认定为无效。
借贷关系无效的原因是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
借贷关系无效的原因是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了返还本金外,还应当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2、合法的民间借贷出借的资金必须属于出借人所有或者拥有支配权的自有资金。
不属于出借人所有或出借人没有支配权的财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3、合法的民间借贷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
4、合法的民间借贷的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5、合法的民间借贷的目的必须合法,不得为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提供借贷。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如违法提供赌资、提供走私资金、为涉嫌犯罪的人提供逃跑的资金等,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收缴财产、罚款、拘留;
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合法的民间借贷不包括企业之间借贷,企业之间借贷不属于民间借贷范畴。
企业之间的借贷因违反金融法规而属于无效。
7、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借贷行为无效。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连带债务人只在保证合同中承担连带责任,只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而共同债务人则对所有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和其他连带义务人的份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对于共同债务人,每个
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甄别标准与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强调了认定非法集资的必要条件。文章列举了六种常见的非法集资陷阱,包括假冒民营银行、非融资性担保企业非法集资、以境外投资和高科技开发为旗号的非法集资、以“养老”为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借款时需注意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坚持签订借款合同或借据,担保和抵押手续的履行,借款用途的合法性,合理合法的借款利率,还款期限的注意事项,运用法律追讨欠款,以及谨防非法集资式的民间借贷。建议债权人在借款时务必遵守法律,维护
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包括自然人或单位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条件和相关的犯罪标准。对于个人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也进行了阐述,涉及金额、受害人数、经济损失和其他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情节。同时,文章还明确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