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财产是指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已经交付的财产,并对方当事人有义务返还。返还财产有以下两种形式:
1. 单方返还:当一方根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时,该方应向对方返还财产。如果双方都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一方没有违法行为,而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无违法行为方有权要求返还财产,而有故意违法行为方无权要求返还,其被占有的财产应上缴国库。单方返还即将一方占有的对方财产返还给对方,返还的应是原物或原来交付的货币。
2. 双方返还:当双方都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时,应将双方财产都返还给对方。如果双方都有故意违法行为,则应将双方从对方处获得的财产全部收归国库。
折价补偿是指在无效合同下,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对方财产时,按照财产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形式对对方进行补偿。
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一方或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应满足以下要件:
1. 存在损害事实。
2. 赔偿义务人有过错,这是赔偿责任的重要要件。
3. 过错行为与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合同双方都有过错,根据第58条的规定,双方应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即根据过错程度分配责任,如一方过错为主要原因,另一方为次要原因,则前者责任大于后者。过错的性质也会影响责任的大小,如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故意方的责任应大于过失方的责任。
赔偿责任基于缔约过失责任产生,对于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导致一方受损失的情况,应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而不包括期待利益,因为处理无效合同的原则是恢复原状。
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经法院确认为无效合同,就需要进行折价返还或赔偿损失的处理。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我国关于房屋买卖合同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情况,阐述了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违反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后,涉及财产应返还或进行补偿。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有权的国家机关可主张合同无效,但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