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0年1月,原告黄某驾驶二轮摩托车行驶时不慎与陈某驾驶的小客车相撞,导致黄某受伤,经鉴定黄某因本起交通事故致残,伤残等级为十级。本起交通事故黄某负全部责任,陈某驾驶的小客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陈某和黄某一起向保险公司就黄某的损失进行索赔,保险公司理赔时,以黄某不构成十级伤残为由,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不予赔偿。黄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原告残疾赔偿金10150元、精神抚慰金2000元。
[分歧]在交通事故保险赔偿纠纷案中,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能否单独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将小客车司机陈某列为共同被告。陈某作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对照合同相对性原则,请求权在投保人,因此需要将陈某也列为被告。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案可以单独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告的伤情是否构成伤残,因此只需要确定原告是否构成伤残等级,就可以确定双方的民事责任,本案的处理与小客车司机陈某没有利害关系。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起诉条件:“原告是与本案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本案中原告主张自己因交通事故受伤致残,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只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符合起诉的条件。
2、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作为第三者责任强制险,是一种对物不对人的责任,其责任与机动车驾驶人是否构成侵权、侵权责任大小无任何关联,只要自己承保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没有免责情形时就要承担责任。本案中投保人已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以不构成伤残等级而拒绝赔偿,是对原告利益的侵犯,陈某作为投保人在已经主张了理赔的情形下,本案的处理与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本案可以只把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作者:石城县人民法院温*勤
保险合同纠纷的成因。由于保险展业不规范,保险代理人的销售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业务员素质低、使用模糊描述诱导客户等。同时,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成熟,过于注重展业而忽视承保和理赔环节,导致保险合同纠纷频发。理赔服务不到位,存在“错赔、烂赔、惜赔、不合理拒赔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一起关于购车保险合同纠纷的案件。粟某购买车辆后上了全险,车辆被盗后超过三个月未能找回,尽管保险公司知晓车辆下落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提车,粟某向保险公司索赔。案件焦点在于保险合同条款理解歧义时如何解释。法院最终判定保险公司应对粟某车辆的损失予以赔偿。
交通肇事纠纷中律师费的承担问题,以及交通肇事赔偿的诉讼时效。根据相关法律,如果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并由保险公司败诉,律师费可由保险公司承担。对于诉讼时效,交通事故致人身伤害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造成财产损失则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受害人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