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公益性岗位不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金。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一般来说,公益性岗位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服务岗位。
公益性岗位的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是由街道(社区)或其他经批准的劳务派遣组织安排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并由当地财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会保险,并签订半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补贴是由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政府从当地财政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劳动法的规定享有劳动权利、承担劳动义务。辞职时,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除需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辞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公益性岗位录用合同对于辞职的有关约定。
总之,公益性岗位的辞职需要按照劳动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并遵守公益性岗位录用合同的约定。除非用人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否则任何岗位都不能随意辞职。
加工承揽合同的履行地一般以加工行为地为准,除非合同中另有约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履行地点,则按照约定执行。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且争议标的是货币支付,则以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如果是交付不动产,则以不动产所在地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当职工因工死亡时,其近亲属有权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一次性赔偿。具体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六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职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无
工伤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有以下区别:工伤损害赔偿适用《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民法典》;工伤损害赔偿主体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机构,人身损害赔偿主体为侵权人;工伤损害赔偿基于劳动关系,人身损害赔偿基于侵权关系。根据《民法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同一违约事实,不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