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违约合同应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对方违约合同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具体条款。
对方违约合同应明确约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方违约合同应明确约定违约金的金额和支付方式。
全部违约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
a) 预期拒绝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到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以言辞或行为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其将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b) 预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届至前,有情况表明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发现另一方当事人届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
迟延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
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债务人能履行债务而未履行。
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迟延履行应承担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并承担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的赔偿责任。
不适当履行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
a) 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
b) 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
c) 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履行等方式。
d) 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a) 产生的前提不同:违约责任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责任;而侵权责任是基于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律上规定的或认可的应尽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b) 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奉行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才可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原则。
c) 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以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事由;而在侵权责任中,其免责事由只能是法定的。
d) 责任形式不同:违约金、定金等责任形式只能适用于违约责任;而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只能适用于侵权责任。
e) 赔偿范围不同: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因而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而侵权责任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
对于违约合同的具体赔偿情况,需要严格遵循上述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认定。具体事项的认定可能因不同涉案情况而异。如果对违约合同的具体内容不清楚,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以避免错误的法律适用。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定义和法律依据,详细阐述了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和支付问题。在合同纠纷案件中,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期限应从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开始之日计算。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应按银行逾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若义务人在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内未履行义务,则需支付迟延履行金。文章还就不同观点进行了讨
买卖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问题。当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时,出卖人可以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利息。合同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约定处理。违约金认定不限于“违约金”一词,还包括其他约定。虽然法律赋予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权利,但违约
如何维权开发商拖欠违约金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违约金数额。业主在开发商延期交房时,应先了解逾期原因,按合同约定索赔或退房。最新资讯:《民法典》于1月1日生效,对于违约金的数额计算和损失赔偿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