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执行程序只能针对被执行人自己的财产进行。与被执行人的家属和近亲属的财产无关。因此,被执行人的子女的财产不会被执行。
然而,如果被执行人的子女尚未成年或者没有工作收入,但名下却拥有大量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财产,且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这些财产属于子女个人所有,法院一般会推定这些财产为家庭共有财产,并可以对子女名下的财产进行执行。
如果申请执行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或者法院调查查明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故意将房产、银行存款转移到子女名下或为子女购买大额理财产品等以规避法院执行的行为,法院可以采取拘留被执行人的措施。对于被执行人无偿转让(赠与)财产的行为,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提起撤销权诉讼的方式追回这些财产,并进行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降低其信用卡额度,并及时向法院报告其存款情况。
工商管理部门会对失信被执行人降低其信用等级,限制其“守信用、重合同”评比资格。
如果被执行人是国家部门或公务员等特殊主体,根据相关规定,可能会受到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的限制,甚至可能被取消荣誉称号,直至受到纪律处分。
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出境限制。铁路部门将拒绝向其出售火车票,民航部门将拒绝向其出售机票。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将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建设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失信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许可、资质审批,暂缓受理建筑市场相关业务事项,暂缓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规划管理部门将暂停办理失信被执行人享有使用权的土地的规划报建手续,暂缓办理在建项目的后续规划手续。
总之,成为被执行人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除了无法执行子女财产外,被执行人还会面临金融限制、信用等级降低、特殊主体限制、出境限制、招投标限制以及建设管理限制等。这些后果将对被执行人的生活和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如何保全被执行人的土地。首先,根据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可以在必要时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预查封。其次,介绍了债的保全的定义和制度,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制度。这些措施旨在保持和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确保判决的执行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