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权和抵押权是担保债权实现的方式,是一种担保物权,与所担保的债权形成主从关系。它们都涉及支配和取得担保物的变价价值,并依照民法典等法律规定设定。与普通债权相比,质权和抵押权具有优先受偿性。此外,质权和抵押权提供的担保标的及所担保的债权都具有特定性。
1. 担保标的不同
(1) 质权:提供动产和权利作为担保标的。
(2) 抵押权:提供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及动产作为担保标的。
2. 成立要件不同
(1) 质权:质权的成立需要质物转移占有,质物的占有移转既是质权的公示方法,也是成立要件。
(2) 抵押权:抵押权的成立一般需要登记,但签订抵押合同并不需要抵押物的移转占有。
3. 担保的机制不同
(1) 质权:除了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外,质权还具有对标的物或其权利凭证法人占有、留置效力。质权人可以直接控制标的物,从而对出质人施加压力,促使债务如期归还。这种留置效力是抵押权所没有的。
(2) 抵押权:抵押权是非占有性担保物权,通过优先受偿效力发挥担保作用。
4. 实行方式不同
(1) 质权:质权人在债权期限届满或约定事由发生而未受清偿时,由于已经占有标的物,可以直接变卖质押财产或以其他方式处分质押财产并受偿,无需司法程序。如果出质人认为变卖不公平,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2) 抵押权: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时,如果不能达成协议,通常需要通过法院申请拍卖或变卖抵押财产并优先受偿,而不能强行夺取抵押财产并变卖。
5. 优先效力不同
(1) 先设立并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
(2) 可不予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在后设立的质权。
(3) 先设立的质权:优先于后设立并登记的抵押权或未登记的抵押权。
无论是质权还是抵押权,都是担保物权的一种,与普通债权相比,具有优先受偿性,并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然而,它们在成立要件和担保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质权,除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外,尚具有对标的物或其权利凭证法人占有、留置效力,由质权人直接控制标的物,从而造成出质人的心理压迫,以促使债务如期归还。质权人于债权期限届满或约定事由发生而未受清偿时,因其已经事先占有标的物,可不经司法程序而径直参照市场价变卖
依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成立;而留置权是依法律直接规定。即债权人事先占有是留置权成立的前提条件。质权的标的包括动产还有财产权利;而留置权的标的仅为动产。同一动产同时存在留置权与抵押权的,留置权的效力优先于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