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代为清偿能力
作为保证人,必须具备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根据法律规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充当保证人,前提是他们具备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代为清偿不仅包括代为支付金钱债务,还包括代为履行其他付款义务。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代为履行非金钱债务的情况下,如果保证人无法实际履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合格主体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都可以作为保证人。其中,可以作为保证人的“其他组织”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联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以及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1. 限制保证人身份的情况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某些组织不得担当保证人,或者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担当保证人。以下是限制保证人身份的情况:
(1) 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只能使用国家财政预算拨付的经费履行其职能和支付工作人员工资,不能为他人提供担保,除非经过国务院批准,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时可以作为保证人。
(2) 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与社会公益事业无关的经济活动。因此,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3)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具有一定的对外经营权,但职能部门没有对外经营权。职能部门无法以其名义对外进行经济往来,包括提供保证。然而,如果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获得法人的书面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一般会约定一个保证人。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作为保证人的资格,至少需要具备代为清偿的能力。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连带债务人只在保证合同中承担连带责任,只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而共同债务人则对所有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和其他连带义务人的份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对于共同债务人,每个
成为担保人的条件和审查标准。根据《担保法》规定,具备代为偿还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可以担任保证人,但必须经过贷款银行的审查。审查主要包括考察担保人的偿债能力和征信情况。在贷款买房中,担保人需要提供房产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双重保障措施以确保借款
贷款保证人的资格要求。担保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持有合法身份证明和婚姻状况证明,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商业银行对担保人的偿还能力会进行严格审查,借款人经确认资信良好并能偿还贷款的,可不提供担保。保证
假释保证人的身份问题,指出保证人不必是假释罪犯的亲属,也可以是具备担保能力和愿意承担责任的任何个体。文章还介绍了假释的适用条件、考验期限以及假释与缓刑的区别。同时,对于老年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也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