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种方式。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债务人财产经过法律强制执行后仍无法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然而,以下情形之一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段,不会发生中止、中断或延长。
债权人和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到期,则视为没有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到期之日起计算六个月。
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主债务履行期限,保证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到期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旦确认保证合同无效,债务人、保证人和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机关法人一般不得担任保证人,但如果经国务院批准用于转贷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不得担任保证人。
保证合同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如果第三人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并且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则保证合同成立。
除了一般保证责任外,连带保证责任是另一种常见的保证方式。在连带保证责任下,债务清偿期限到期后,债权人可以同时要求债务人和保证人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保证责任的免除情形。首先阐述了保证合同未成立的情况,包括主合同尚未成立和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其次,介绍了保证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包括国家机关所提供的保证等明确禁止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