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在构成医疗事故之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一)申办范围
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均可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二)提交材料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和身份证明,以及鉴定过程中所需的其它材料。
(三)申办程序
1、患者及家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医患双方直接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鉴定;
3、医患双方中的任一方提出鉴定要求,要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的区(市)卫生局提出申请,由区(市)卫生局受理,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4、医疗事故争议中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当事人要直接向市卫生局提出鉴定申请,由市卫生局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5、患者或医疗单位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在收到鉴定书15日内向省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
(四)有关问题
非法行医、游医药贩等其执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范围,卫生行政部门将坚决予以取缔,受害人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原则上应由当事的医疗单位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中的规定进行协商处理。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的,因为后续的侵权责任的认定和相关赔偿的问题都是需要依照医疗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双方均可以提起,并且需要支付相应的鉴定费用。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一起医疗操作过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医院未经家属同意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医院全责,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手术审批不当且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这起事件引发深刻教训,强调治疗应建立在确实存在疾病的基础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医疗过错行为在诊疗阶段和病历记载中的常见违规行为以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常见违规行为。并讨论了如何确定医疗过错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医疗过失行为的参与度是确定损害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