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机构应当在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进行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医学会作为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机构,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结论通常需要60天或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包括文件和通知送达的时间、医患双方提交的时间以及在途的时间等。因此,一般情况下,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到出具结论,大约需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
1.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或者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患者无需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在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的举证中,被告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患者只需要证明产品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无需证明过错。医疗机构或生产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免责的情况。
2. 医疗损害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
一般情况下,医疗损害被定位为过错责任,相应的举证责任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医疗损害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患者只需证明与医院存在医患合同关系,并在医治过程中受到损害,无需证明是否存在过错或因果关系。这些都由医疗机构来举证证明,否则将承担败诉的风险。
医疗损害的鉴定结论是最关键的证据。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患者,无论举证责任由谁承担,都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的鉴定。鉴定结论对案件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医疗机构可以证明免责的情形
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证明免责:
(1)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2) 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3) 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进行诊疗。
在第二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存在过错,因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鉴定通常需要45天时间进行鉴定。在医疗损害的鉴定中,患者需要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害。医疗损害的鉴定结论是案件结果的关键证据,无论举证责任由医疗机构还是患者承担,都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的鉴定。
医疗损害鉴定的范围、主体及使用。当事人可申请鉴定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告知义务、违反诊疗规范等内容。人民法院可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并委托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医学会进行。在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需经质证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结果不满意可申请重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纠纷的分类及解决途径。医疗纠纷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对于医疗过失纠纷,应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非医疗过失纠纷则属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方式,民间组织调解有助于公正合理解决纠纷。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具有多种优势和
医疗事故纠纷及其鉴定程序。医疗纠纷源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争议,需通过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医疗纠纷中常被支持。医院误诊与医疗事故需依法申请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如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提出再次鉴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