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负责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在某些疑难、复杂且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情况下,中华医学会有权组织技术鉴定工作。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原件。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原件。
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包括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双方应当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如果医疗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未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应当承担责任。
根据规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第二种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申请移交给医学会。第三种是由人民法院委托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时效限制,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一般一个鉴定周期需要约60天的时间。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