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鉴定陈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陈述应包括患者在被诉医院的医疗过程以及发生的不利后果。
如果病历资料存在不真实的内容,应指出具体内容并附具相关证据。同时,表明希望鉴定专家终止鉴定或在鉴定时注意这些真实性有争议的部分,并在鉴定意见书中予以体现。
陈述应详细阐述医疗行为存在的过错,结合法律和医学依据进行论述。在引用医学资料时,应避免断章取义和主观臆断。
陈述应明确医疗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只进行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鉴定,可以不写因果关系,但应向鉴定人员说明本次鉴定仅限于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的鉴定,不涉及因果关系和责任程度的鉴定。
陈述应进行总结性发言,对医疗过错的情况进行概括。
在撰写陈述书之前,应先了解医疗过程、相关法律政策以及损害后果。陈述书应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并进行全方面的描述。
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生医疗纠纷,并协商一致希望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等级以及赔偿数额。
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以解决医疗纠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医学会组织。该医学会设有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如果是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情况,委托鉴定的提出可以是在医疗诉讼前的协商过程中,也可以是医疗诉讼的庭审过程中。但是,共同委托的程序有其特殊性,要求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会不接受单方委托。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单独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当地的医学会将不予受理。
综上所述,当医院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发生医疗过错导致患者健康受损时,患者可以申请司法鉴定。医学会将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其中包括对患者医疗过程、医院过错程度以及对患者造成的侵害情况的陈述。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我国医疗事故鉴定的层级和程序。包括第一级医疗事故鉴定由市、县医学会组织,如果不服可进行第二级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以及对疑难、复杂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第三级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鉴定。每一级鉴定都有明确的组织程序和鉴定结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