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下,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和解释。
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可能导致患者人身伤害,从而引发医疗纠纷。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方法有很多,并没有最有效的方法。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或者由患者申请调解,或者去法院起诉。对于双方而言,协商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这可以节省调解和诉讼的时间和精力。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相关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协商的前提条件和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医患双方需有协商意愿和达成一致意见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无效的协商协议的情况以及双方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条款。最后,文章介绍了保证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途径,如公证和律师见证等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