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调解时,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具体而言:
1. 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要自愿。选择行政调解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并且调解必须是双方共同自愿的意思表示。若一方不愿意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应停止调解。
2. 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接受调解结果。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涉及对民事权利的处理,应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任何单位都无权干涉。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赔偿数额的建议。
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活动和调解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具体而言:
1. 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可以相互谅解、妥协和让步。然而,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按照相关法规的标准和项目计算,确保公平合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
2. 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