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是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调解时,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具体而言:
1. 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要自愿。选择行政调解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并且调解必须是双方共同自愿的意思表示。若一方不愿意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应停止调解。
2. 医患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接受调解结果。医疗事故赔偿调解涉及对民事权利的处理,应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任何单位都无权干涉。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赔偿数额的建议。
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活动和调解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具体而言:
1. 调解过程中,医患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可以相互谅解、妥协和让步。然而,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按照相关法规的标准和项目计算,确保公平合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
2. 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申请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等。参与处理的患者近亲属的费用也按照规定进行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该条例进行调解,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过失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若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