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后,为了确保证据完整,建议及时复印封存患者的客观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对于主观病历,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虽不能复印,但可以要求当面封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医疗事故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的1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规定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应在受理决定后的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的7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再次鉴定。
对于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当面对医疗事故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当事人也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原则,强调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应处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同样重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处理医疗事故,以便及时便民地解决争议,有利于社会稳定。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