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一旦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达成赔偿协议并签字,根据法律规定,即使出现医疗事故后遗症,患者也无法再要求医疗机构进行赔偿。
这意味着一旦赔偿协议达成并签字,患者将无法再向医疗机构请求额外的赔偿金,即使后续发现医疗事故导致的后遗症。
赔偿费用的一次性结算制度确保了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责任的承担,并为受害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解决纠纷的方式。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该条例进行调解,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过失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若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医保获得医疗事故赔偿的相关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鉴定并申请赔偿。医务人员若涉及病案资料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行为,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员死亡,以及寻衅滋事扰乱医疗秩序等行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罪。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