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组织及其医务人员犯有错误,医疗组织将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特殊体检或特殊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对于不宜向患者说明的情况,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书面同意。如果医务人员未履行上述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医疗组织将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无法获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意见,经医疗组织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准许,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如果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医疗组织将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如果患者受到损害,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推定医疗组织存在错误: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与诊疗规范相关的限定;
(二)隐瞒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虚构、修改或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必须具备责任能力。医疗损害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其他医务人员。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造成的损害可能构成侵权损害赔偿,但不属于医疗损害赔偿。
医疗损害的主观过错表现为过失。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过失性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如果没有过失,就不构成医疗事故责任。故意伤害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构成伤害罪或杀人罪,而不是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可以是疏忽或懈怠。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才构成医疗损害。正常的医疗操作不属于医疗损害。
医方只有在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才对其过失行为负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患者的损害后果必须是医方的医疗过失所致。鉴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果关系的认定较为困难。因此,这类案件通常会交由医疗事故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在医学会主持下,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对医患双方进行面对面的答辩,以确保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公正、科学、准确。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申请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等。参与处理的患者近亲属的费用也按照规定进行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该条例进行调解,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过失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若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