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制医疗机构的定期评估
根据法律规定,强制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当被强制医疗的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时,强制医疗机构应及时提出解除意见,并将其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2. 解除强制医疗的申请
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人需要向决定强制医疗的法院提出申请。如果申请被法院驳回,申请人可以在6个月后再次提出申请,法院应予以受理。3. 对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申请的审查
当强制医疗机构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时,法院应对其附带的诊断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如果强制医疗机构未附带诊断评估报告,法院应要求其提供。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向法院申请解除强制医疗,而强制医疗机构未提供诊断评估报告,申请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在必要时,法院还可以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鉴定。4. 对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申请审查后的处理
当强制医疗机构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或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时,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在1个月内根据以下情形作出相应处理:-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法院应作出解除强制医疗的决定,并可责令被强制医疗的人的家属严加看管和医疗;- 如果被强制医疗的人仍具有人身危险性,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法院应作出继续强制医疗的决定。法院在作出决定后的5日内,应将决定书送达给强制医疗机构、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人、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和检察院。如果决定解除强制医疗,法院应通知强制医疗机构在收到决定书当日解除强制医疗。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