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经济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南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旨在确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保障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海南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本条例适用于在海南经济特区内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全部注册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海南省地方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并接受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
公司的合法权益和正当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或非法干涉。
公司遵循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公司必须具有符合本条例的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和股东具有约束力。
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法人和自然人均可成为公司股东,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法人担任公司股东时,应指定代表行使权利。
公司必须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不得成为其他营利性组织的无限责任股东。公司成为其他营利性组织的有限责任股东时,其转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五十,但专营投资业务的公司和政府批准的控股公司不受此限制。
公司不得充当任何保证人,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作为保证人的除外。
公司的名称应符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并在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住所为其设在海南经济特区内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公司经过海南省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查批准,并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后,具有法人资格。
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实收股金总额,应与其生产经营相适应。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五百万元人民币。但对于特定行业,国家有较高的规定。
设立公司应由三个以上的发起人,但根据本条例的其他规定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发起人中,至少一人应在海南经济特区内有住所。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法人都可以成为发起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得成为发起人。
国营大型企业改组为公司的,经审批机关特别批准,可以由一人作为发起人,但必须通过募集方式设立公司。
发起人申请设立公司时,必须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文件:(一)申请书;(二)行业主管部门签署的与公司主营范围相关的意见书;(三)外商投资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书,适用于外商投资股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公司;(四)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营业计划书;(五)发起人的简历和资信证明;(六)公司章程。如果通过公开募集方式设立公司,还必须附上募股章程。外商投资股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公司,经批准后,由外商投资主管部门核发证书。
公司章程应由发起人全体同意制定。公司章程必须明确以下事项:(一)公司名称和住所;(二)公司经营范围;(三)公司设立方式;(四)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股份总数和每股金额;(五)公司股份种类及其占总股份的比例;(六)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人数和任期;(七)公司公告的方式;(八)公司章程的修改程序;(九)公司章程的订立日期。
未在公司章程中载明的以下事项不发生效力:(一)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二)公司对股份转让的限制;(三)公司解散的事由。
公司章程必须以书面形式,并由所有发起人签名和盖章。
公司可以通过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方式进行设立。如果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发起人必须认购全部股份并缴足股款。如果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人认缴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额的四分之一;发起人未认缴的股份应由其他人认购。
发起人在足额认缴全部股份后,应立即选任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前款规定适用第九十九条的相关规定。
国营企业改组为公司时,除了由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外,其余股份在向外公开募集或与特定法人协议认购之前,可以由公司内部职工承购。但公司内部职工承购的股份不得超过其余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发起人在公开募集股份之前,应首先向海南省证券主管机关(以下简称证券主管机关)报告以下事项:(一)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二)营业计划书;(三)募股章程;(四)代收股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和地址;(五)承销或代销机构的名称和约定事项;(六)证券主管机关规定的其他事项。
募股章程必须明确以下事项:(一)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的各项事项;(二)各发起人的简历、认购股份数量和出资方式;(三)股票超过票面金额发行的价格;(四)认股人的权利和义务;(五)发行优先股的相关事项,根据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六)募集股份总额募足的期限;(七)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发起人应准备认股书,其中载明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各项事项和缴纳股款的期限,由认股人填写认购。如果是公开募股,还应在认股书上注明证券主管机关核准的文号和日期,并公告认股书中所载的各项事项。但根据第二十五条第五项的规定,可以免予公告。对于超过票面金额发行的股票,认股人应在认股书上注明认缴金额。
认股人应在规定的缴款期限内,按照认股书上填写的股份数量缴纳股款。如果认股人延迟缴纳股款,经发起人在十五日以上的期限内催告后,仍然不能按时缴纳股款的,将失去认股权利,其认购的股份将由其他人认购。如果认股人因此给公司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募集股份全部募足并缴足后的四十日内,发起人应召开公司的创立会,并在二十日前通知所有认股人。发起人应如实向创立会报告设立公司的工作。
创立会的决议应由占股份总额半数以上的认股人出席,并且需要占出席认股人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才能通过。
创立会行使以下职权:(一)审议发起人关于设立公司的报告;(二)修改、通过公司章程;(三)选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四)审查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和其他财产权用作股款的作价;(五)决定与公司设立有关的其他事项。
董事和监事在选任后,应对发起人关于设立公司的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并向创立会报告。如果董事或监事是发起人并且与自身有利害关系,创立会可以另选人进行调查。
发起人应承担以下责任:(一)如果公司发行的股份未能足额认购并缴足股款,发起人应负连带认缴的责任;(二)如果公司不能成立,发起人应对设立行为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三)如果募集设立的公司不能成立,发起人应对认购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责退还股款及法定利息的连带责任。
公司的全部资本应该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形式表示。
公司股份可以通过现金认购,也可以通过以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折股的方式认购。但在作价折股之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核定折股资产,并由经核准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如果涉及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验资,必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确认文件。认购公司股份的出资必须是认股人依法拥有或依法可支配的财产。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折股的股份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公司可以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股东可以参加股东会并享有表决权,同时享有分配公司股息、红利或剩余资产等权利。优先股股东享有分配公司股息或剩余资产的优先权,除非本条例和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否则不享有表决权。
如果一家公司取得另一家公司超过百分之十的股份,必须通知对方。如果未通知对方,其在另一家公司的超额持股将暂停行使表决权。如果公司相互持股超过前款规定的比例,后于另一家公司通知对方的公司将视为未通知,其在另一家公司的超额持股将暂停行使表决权,并且必须在六个月内进行处理。
公司发行优先股时,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以下事项:(一)优先股的股份总额;(二)优先股参与公司股息分配的顺序、定额或定率;(三)优先股参与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顺序、定额或定率;(四)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其他事项。优先股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公司可以利用盈余或发行新股所得的股款收回已发行的优先股,但不得损害优先股股东根据公司章程享有的权利。
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其章程的变更
公司章程的定义及其内容。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是股份有限公司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包括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核心要素,以及董事、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利润分配、解散清算等规定。起草完成后需经股东会议修改并签字确认。
股票的定义、功能、用途、获取途径以及内容。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代表股票持有者对股份公司部分资本的所有权,具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股票的获取途径包括作为发起人获得、购买原始股、购买二手股票以及通过赠与或继承获得。股票
公司收购股东股权的特定情况。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连续五年不分配利润、公司合并、分立或转让主要财产以及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时,股东可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股权。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特定情况下如减少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职工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指引,特别是对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的审核标准。内容包括合规性要求、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申请文件的要求,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项说明、批准文件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