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完成该发明创造的单位。一旦申请获批准,该单位将成为专利权人。同时,单位应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1. 职务发明类型一: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这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 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 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 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2. 职务发明类型二: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仅仅是少量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并且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无关紧要,则不能认定为职务发明创造。
1. 以单位的业务范围为划分标准。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视为职务发明。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在单位业务范围内完成的一切发明创造行为都属于履行职务。
2. 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 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 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 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发明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完成的,该发明的专利权最终归属于单位。因为这样的发明不是个人私下完成的,而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单位有权利申请并享有该专利权。只有经过单位许可,才能使用该专利,否则擅自使用将承担法律责任。
专利强制许可的公共利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此外,为了公共健康目的,专利局还可以对药品专利进行强制许可并出口到符合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如专利权人不服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关于发明专利转让的合法性。根据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进行转让,但转让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办理相应的手续。转让过程需通过书面合同进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从登记之日起生效。
技术合同法在新《民法典》生效后的适用范围。新《民法典》生效后,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技术合同法条款将失效或被替代。技术合同法适用于法人、公民之间关于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合同,以及中外企业间的技术合同。但承包合同及涉及外国企业或个人与内地法人和
中国专利权人更改所需资料清单的详细内容及相关法律规定。变更专利著录事项需要提交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等材料。涉及权利转移或发明人资格变更时,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若申请人为法人,还需提供相关事项说明文书。若涉及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死亡等情形,应提交相关合法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