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众筹运营过程中,出资人涉及到有限合伙企业或股份代持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在众筹平台上,出资人之间往往相互不认识,因此建立对领投人或代持人的信任度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出资人信任度问题,股权众筹平台借鉴了国外的合投机制,即由天使投资人领投,普通投资者跟投,并由领投人代表跟投人进行投后管理。然而,该措施在长期内难以发挥作用,因为众筹平台上项目众多,难以找到足够的知名天使投资人,而不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又难以获得出资人的信任。此外,天使投资人往往参与过多的众筹项目,导致精力难以兼顾。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出资人的成长。
对于采用股份代持模式的众筹项目,代持人通常是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法人,其与创业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出资人应当注意签订代持协议时的完整性。
尽管股权众筹涉及到筹资人和出资人之间的公司和股东关系,但出资人往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其权益容易受到损害。
众筹平台通常承诺在筹资人筹资失败后将资金返还给出资人,这一承诺建立在第三方银行托管或类似产品的基础上。然而,众筹平台往往没有规定当筹资人筹资成功但无法兑现对出资人的承诺时,是否会返还出资人的资金。当筹资人无法兑现对出资人的回报承诺时,既没有对筹资人的惩罚机制,也没有对出资人权益的救济机制,众筹平台也没有任何退款机制。
虽然股权投资本应该没有固定的回报要求,否则就变成了“明股实债”。然而,筹资人至少应当在项目融资相关资料中向出资人揭示预期收益。一旦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很可能会引发纠纷。
作为投资股东,出资人在投资后有权利获得公司正确使用所筹资金的信息,以及了解公司运营状况的相关财务信息。尽管众筹平台有义务监管资金运用,但由于参与主体的分散性、空间的广泛性以及平台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对整个资金链运作进行有效监管。即使明知筹资人未按承诺用途使用资金,也无法有效制止和防范风险。
这一环节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阶段,作为股东的出资人有权了解所投公司的运营状况。虽然行业内对众筹平台有类似规定,但实际操作上缺乏可行性。因此,期待即将出台的法规对众筹平台提出强制性要求,并对不履行义务者进行重罚。同时,对于公司或众筹平台向出资人发布或传递的相关信息,最好要求有专业律师的认证。
众筹股东的退出机制通常通过回购和转让两种方式实现。如果采用回购方式,原则上公司自身不能进行回购,最好由公司的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进行回购;如果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原则上应当遵循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提到的公司创始人回购或直接股权转让,如果出资人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则相对简单。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有限合伙企业或股份代持模式,出资人要转让或退出,涉及到有限合伙份额和代持份额的转让。因此,最好在投资前的有限合伙协议书或股份代持协议中明确约定。
解决了由谁来接盘后,具体的受让价格又是一个难题。由于公司尚未上市,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价,也很难有同行业的参考标准。因此,建议在出资入股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例如有的众筹项目约定由所有股东给出一个评估价的平均值作为转让价,还有的约定以原始的出资价作为转让价。
甲乙双方关于产业投入的合作协议。协议中详细规定了出资方式、出资额及占比,并强调了出资实际缴付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了公司机构组成、职责、利润分配等内容。协议还涉及了筹备组的成立、费用承担及注册事宜的办理等事项。修改和变更协议需经投资各方共同书面同意
国内民间融资渠道不畅,非法集资以各种形态频繁发生,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众筹在形式上很容易越过雷区而变成非法集资。主要从以下方面区分非法融资与众筹融资。因此,目前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的股权众筹若一旦控制不好,便极易与非法集资混淆。因众筹项目抄袭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加上最新的股权众筹利器,新三板股权众筹切开了市场的缝隙,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必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股权众筹是如何参与进来的?新三板的融资量远大于天使的融资量,股权众筹平台开始从服务种子期的天使融资转向
根据《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股权众筹平台不得通过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关联方融资。根据《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融资者不得同一时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股权众筹平台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融资。根据《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