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的界定主要根据侵权数额、侵权形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犯罪来确定。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果其侵权数额达到2万元以上,并且已经两次被追究侵权责任,同时伴有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就属于侵犯著作权罪而非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如果侵权行为没有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并不严重的程度,那么就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不能作为犯罪行为处理。具体的界定标准如下:
以上是区分侵犯著作权行为属于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的具体标准,需要注意掌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属于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
对于上述侵犯著作权情形,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著作权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部分侵权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最为广泛,例如书商编辑大型工具书时通常会大量摘抄各种书籍内容,编辑成工具书。由于部分侵权行为处于侵权与“合理使用”的模糊边缘,很容易被人恶意利用,在诉讼实务中对其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著作权侵权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侵权人需要对著作权人进行经济赔偿,并停止侵权行为。只有在利用作品进行非法牟利,违法所得达到两万元以上时,才构成著作权犯罪。对于著作权犯罪,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以及例外情况。报社、杂志社可在法定范围内对投稿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和删节,而美术作品原件的修改权需征得原件所有人的同意。修改权的行使受到法定范围的限制,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的处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处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