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除了在商标性使用基础上帮助侵权,侵权方的行为还需增加近似、类似等情形方可构成侵权。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法院通常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八条认定侵权方切断了商品与来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认定侵权。
商标法对于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来源是指商标权利人作为根源或出处,但这一解释不适用于破坏商标保证商品质量从而构成商标侵权的案件,如“米其林轮胎”等。
商标性使用的界定需从消费者角度看商标在何时发生识别作用。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未经商标注册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行为;
2) 未经商标注册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
销售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无论销售者是否明知,都属于侵权行为。但如果销售者不知道销售的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并且能够证明该商品是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那么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如果发现自己的商标被侵权,可以选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与对方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给予赔偿。如果对方拒绝赔偿和停止侵害,可以申请强制性执行。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如何认定商标权案件的共同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商标法相关规定,共同侵权人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连带责任和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判定商标侵权行为需考虑被告的主观过错、商标的相同或相似性判断以及商标标识的显著性等因素。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