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缴制和抽逃出资罪的区别
抽逃出资是针对于实缴制的公司的,但是不针对认缴制。
注册资本认缴制是工商登记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工商登记制度将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新政透出“宽进+严管”的政策导向,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公司实缴制和认缴制的区别
1、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是指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和公司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具有相等的金额,实缴制占用的资金包括在企业运营成本当中。由于公司的注册资金一开始就已缴清,所以后续出现债务纠纷可以及时解决。(实际的注册资金)
2、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指注册公司时将认定的注册资本设定一个期限分段缴清,不需要一开始就缴全,这个制度改革对初期创业却资金不足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一开始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只需要在章程期限内缴清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公司在未缴清阶段发生债务纠纷,那也需要将剩余资金全部缴清。(相当于分期缴费)
抽逃出资罪界限
构成本罪,必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抽逃出资的;
(3)因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抽逃出资的;
(4)利用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如果没有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就不能以本罪定罪量刑。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等。该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此外,还涉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
公司借款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判断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利用其他银行账户以借款名义将资金给股东作为虚假出资的行为被认定为抽逃出资。此外,公司借贷应有金融机构背景,股东以借贷名义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将被追究责任。如果公司借款行为符合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且
中国企业注册时的资金要求,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规定。文章还提到了出资期限的规定,包括首次出资额和剩余出资的缴纳时间限制。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在中国注册公司的企业和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公司注册资本和注册资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注册资本反映的是公司法人财产权,即股东投入的资本不得抽回,由公司行使财产权。而注册资金是指公司在银行登记的资本总额,即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根据相关法规,注册资本必须经过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注册资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