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股东是指以虚拟人(如死人或虚构者)的名义或盗用真实人的名义向公司出资并注册登记的行为。冒名股东实际上履行了出资义务,并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权利和承担风险。然而,被冒名者既没有出资意图,也没有实际参与经营,但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记文件等将其列为股东。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创立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不确定的社会公众,人数众多且相互关系非常松散,且存在股票转让的可变性。因此,在创设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存在全体股东共同协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必须有一些人或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所需的各项事务,如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政府报批、制定公司章程、举行创立大会、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等。这些人和单位就是公司的发起人。
根据《公司法》第199条,如果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以取得公司登记,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将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至15%的罚款;对于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将处以50万元至50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公司法》第200条,如果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非货币财产,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虚假出资的金额,将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至15%的罚款。
根据《公司法》第201条,如果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抽逃出资的金额,将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至15%的罚款。
减资未通知债权人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涉及数额和后果达到一定标准时,将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单
虚拟币投资中涉嫌诈骗的问题。虚拟财产作为特殊财产形式受法律保护,若以欺诈手段获取虚拟财产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行。相关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相关条款,强调了保护虚拟财产和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对滥用民事权利的制约。因此,个人在虚拟币投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程序及所需文件。首先,公司需经过股东会决议并通知债权人处理债权债务。决议生效后,需申请变更登记,提交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会决议、公告报纸、债务清偿或担保情况说明、章程修正案等相关文件。减资程序需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注册资本不低
如何获取股东抽逃出资的证据。文章介绍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包括多种情形,如将出资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转出等。股东抽逃出资需承担对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股东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等。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