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股东是指以虚拟人(如死人或虚构者)的名义或盗用真实人的名义向公司出资并注册登记的行为。冒名股东实际上履行了出资义务,并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享有权利和承担风险。然而,被冒名者既没有出资意图,也没有实际参与经营,但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记文件等将其列为股东。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创立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不确定的社会公众,人数众多且相互关系非常松散,且存在股票转让的可变性。因此,在创设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存在全体股东共同协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必须有一些人或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所需的各项事务,如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政府报批、制定公司章程、举行创立大会、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等。这些人和单位就是公司的发起人。
根据《公司法》第199条,如果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以取得公司登记,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将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至15%的罚款;对于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将处以50万元至50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公司法》第200条,如果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非货币财产,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虚假出资的金额,将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至15%的罚款。
根据《公司法》第201条,如果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改正。对于抽逃出资的金额,将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至15%的罚款。
股权质押是否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同意的问题。根据公司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存在争议。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自由转让股权,但转让给非股东需过半数同意。股权质押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规定,但法律适用上存在冲突。需仔细查阅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决议,并在质押协议中要求对方保
甲方向乙方转让公司的股权的情况。内容包括了股权转让的具体条款、甲方的保证事项、乙方的义务、盈亏分担、费用承担以及协议的变更与解除等内容。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经过协商一致达成此协议。
关于在建工程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问题。讨论了转固定资产的判断标准、工程验收手续,以及如何处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和将土地使用权转为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指出企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遵循的相关制度和准则,并提出了个人的处理方法建议。
固定资产构成上的作假方式,包括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不正确等问题。企业会调整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来影响成本、费用及资产结构,错误的固定资产分类则会影响折旧费用、财务成果及纳税。对土地分类的错误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