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时间:2023-06-1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7586
导读: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网络著作权也越发的重视,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对著作权的保护存在很多局限,国家出台相关的条例予以保护。本文中将对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进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直接提供互联网内容的行为适用著作权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内容的上网用户。

第三条:行政处罚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提供本办法第二条所列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服务器等设备所在地。

记录应当保存60日,并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四条:著作权人的通知

著作权人的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涉嫌侵权内容所侵犯的著作权权属证明;
  2. 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3. 涉嫌侵权内容在信息网络上的位置;
  4. 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证据;
  5. 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五条: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

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2. 被移除内容的合法性证明;
  3. 被移除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位置;
  4. 反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六条:通知和反通知形式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若通知和反通知不具备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所规定内容,视为未发出。

第七条:行政处罚

对于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行政处罚措施:

  1. 没收违法所得;
  2. 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若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可以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其他权利人的行政保护

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其表演或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适用本办法。

第九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以上是对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条例的介绍,旨在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如您有更多问题,可咨询在线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 集体管理:信托关系而非代理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 不属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法律的民事责任

    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如果未构成犯罪,则应视情况承担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同时,软件开发者因表达方式有限而开发的与已存在的软件相似的软件,不

  •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两年起诉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且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法院应判决停止侵权并计算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诉讼时效作出了特殊

  • 网络时代中个人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 如何认定网络转载侵权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地的认定不易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