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应提前30天向人事行政部提交书面的辞职报告,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将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其离职原因并做记录。
2. 离职手续的办理
(1) 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给部门负责人签字。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
(2) 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将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和办公用品收回,并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
(3) 财务部将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在财务上是否有拖欠(包括所借款项、出差报销),如有拖欠则当场清还,无拖欠则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4) 离职员工在得到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5) 人事行政部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
(6) 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同时结清工资。
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并可支付赔偿金。
因此,如果是用人单位违约在先,导致劳动者被迫辞职,用人单位不仅不能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1)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2)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3) 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4) 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
(5)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一些公司以劳动合同期限为借口,要求员工在合同未到期时提出离职,作为代价公司克扣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工资,称之为违约金。然而,如果公司是违反劳动法导致员工被迫辞职的,公司不仅不能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员工离职时要履行告知义务,劳动合同也不是员工的卖身契约。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因疾病辞职是否能获得补偿金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主动因身体原因辞职的劳动者一般无法获得补偿金。但如果是工伤引起的伤残,劳动者可以享受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内的特殊待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程序
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的法律义务和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企业裁员需遵循《劳动法》规定,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除非符合特定情形。制定裁员方案需提前向职工说明并征求意见。裁员属于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应给予被裁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和医疗补助费有一定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情况。其中,甲方可以解除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乙方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营私舞弊等。乙方也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解除合同。同时,甲方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此外,还提到了甲方不得依据某些规定解除合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