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铁路工程承包资质有哪些?

铁路工程承包资质有哪些?

时间:2023-05-31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0843
导读:铁路工程承包资质有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比如说从一级资质标准上来看的话,企业的资产净资产是需要达到1亿元以上的同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员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比如说一级注册建造师不能够少于15人。

一、铁路工程承包资质有哪些?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1、一级资质标准

1.1 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1.2 企业主要人员

(1)铁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15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高级职称;铁道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75人。

(3)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 50人,且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试验员、材料员、标准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 200 人。

1.3 企业工程业绩

近 10 年承担过下列 5 类中的 3 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 1 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 150 公里以上Ⅰ级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2 座全长 1000 米以上铁路隧道;

(3) 座单跨 32 米且桥长 100 米以上的铁路桥梁;3

(4)2 个单项合同额 5000 万元以上新建或改建站场;

(5) 个单项合同额 1 亿元以上的总承包铁路综合2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二级资质标准

2.1 企业资产

净资产 4000 万元以上。

2.2 企业主要人员

(1)铁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 8 人。

(3)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 30人,且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试验员、材料员、标准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人员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 100 人。

二、铁路运输索赔规定是什么?

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旅客自身原因造成人身伤亡和自带行李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000元,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800元。

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可以书面约定高于前款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

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给付赔偿金,不影响旅客按照国家有关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规定获取保险金。

铁路工程如果要想成功的话,必须要符合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的资质,从资质的标准等级上来看的话,主要分为特级资质,一级资质,二级资质和三级资质不同的规模程度,还有就是对专业方面的要求是会导致具体的铁路承包工程的资质是不一样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样的房屋征收属于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 违法分包人的责任

    违法分包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责任。相关规定明确,违法分包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可收回违法所得。承包人需对工程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劳务分包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承包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发包人若存在过错,如提供设计缺陷等,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规定了承包人解除合同

  • 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

    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合同效力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无效,因为个人无法成为合法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只有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工程公司才能合法承接工程项目并签订有效合同。建筑资质的取得标准包括不同等级的施工总承包资

  • 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的效力问题

    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总承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分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个人或单位。建筑劳务分包给个人是无效的,因为个人不具备施工资质。合同无效后,违法所得应依法处理,以保障当事人利益平衡。

  • 法律咨询:工程设计变更的构成要素
  • 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提示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