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占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是行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为国家和集体,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和集体必须亲自经营和使用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可能被分离。因此,土地所有权人不一定是土地占有人。
然而,即使没有正式的契据支持,如果占用人已经长期占有土地,并且没有遭到任何反对,占有人可以通过登记将土地注册为自己的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向组织、机构和个人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在出让时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使用年限。例如,民用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最高为70年,工业用建筑用地和综合类用地的使用年限最高为50年,商用建筑用地的使用年限最高为40年。
房屋所有权属于个人产权,是私有财产权的一种,受到《宪法》的保护。根据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只要房屋不坍塌,产权人就一直拥有房屋。
然而,当土地使用权到期且国家需要收回土地时,地上建筑物所有人将面临一个问题。由于房屋建设的先后顺序,土地使用权的终止日期是根据土地出让合同上的终止时间确定的,即土地使用权到期,但房产尚未达到报废年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所有人将获得相应的补偿;如果不收回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所有权人可以在届满前一年向国家申请续期,并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
因此,土地占有权通常归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普通人无法享有土地的占有权,因为要享有对一物的占有权,首先必须拥有该物的所有权。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只能归属于国家和集体,因此普通人无法享有土地的占有权。
交土地出让金与大产权之间的关系。法律规定,开发商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用于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可认定为大产权。大产权房由国家颁发房产证,可自由买卖;小产权房则由乡镇政府颁发证书,有转让限制,需补交土地出让金才能交易。
我国土地使用期限的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上的宅基地和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使用期限有所不同。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获得,但并非永久使用,使用期满国家将收回土地。房产权与土地使用权有区别,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可自动续期。非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则按法律规定处理
依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来评定工业用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合理性问题。文中指出出让工业用地时需遵循该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最低控制标准,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严格执行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项目用地、出让年期和租赁
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和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招标和拍卖,其中协议出让存在非法低价出让的风险。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个人住房土地使用权转让、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转让、拆迁安置房转让以及工业用地补办出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