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违法强拆前的明显行动有哪些?

违法强拆前的明显行动有哪些?

时间:2024-05-3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1976
导读:第一,被征收人拒签协议后(强拆蓝色预警)。第二,逼迁出现时(强拆黄色预警)。第三,街坊、邻居发生偷拆、误拆时(强拆橙色预警)。第四,不明身份社会人员频频活动时(强拆红色预警)。

征地拆迁维权中的预警信号

一、拒签协议后的强拆预警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被征收人拒绝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当被征收人明确表示补偿数额过低无法接受,或者面对征收方的早搬早签奖励诱惑而坚决拒绝签订协议时,被征收人有可能选择成为“钉子户”。对于一些急需用地的项目来说,这意味着房屋遭受强制拆除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被征收人不应该忽视这个时间点,要提高警惕,意识到“上来就拆”的情况并不少见。

二、逼迁出现时的强拆预警

很多征收方在实施违法强拆之前会选择先进行逼迁。逼迁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旦出现逼迁,意味着征收双方的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随时可能发生紧张局势。被征收人应该在逼迁出现时及时提高警惕,不要认为逼迁只是一种小伎俩,可能会演变成强拆。

三、偷拆、误拆时的强拆预警

偷拆、误拆是征收方采取的一种手段,他们会偷偷摸摸拆除房屋,或者拆完后宣称“拆错了”,试图逃避和掩盖强拆的意图。在强拆预警中,街坊、邻居的情况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一旦街坊、邻居的房屋消失,自己的房屋也很可能面临危险。被征收人应该警惕征收方两面派的手法,发现苗头时要及时提升预警,准备应对违法强拆。

四、不明身份社会人员活动频繁时的强拆预警

强拆的关键在于人。通常实施违法强拆的是“不明身份社会人员”,他们身穿黑衣,纹身,持有凶器。被征收人要警惕社区、村子周边频繁出现不明身份人员的情况。当拒签协议和逼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后,这时的强拆预警达到最高级别。被征收人应该及时提高警惕,做好各种准备,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被征收人不应该铤而走险,将老、幼、病、残、孕等人员作为“挡箭牌”。这是错误和荒谬的做法,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被征收人应该理智对待,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与律师沟通,争取解决违法强拆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摘要

    一起因道路改造强制拆迁房屋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陈忠江的门市房被新民市政府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强制拆除,但政府未出示相应的“违建”确认书,且未遵循法定程序,因此强拆行为被判定违法。虽然陈忠江获得了拆迁补偿,但他认为补偿不合理,其赔偿请求被法院驳回。

  •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 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
  • 违法强拆触犯什么罪行
  • 拆迁哪些行政主体可以实施强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